摘要: 編66,4分,圖案為“青花鳳首扁壺”,1970年10月在北京市舊鼓樓大街路豁口東元代窯藏出土。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考古也受到沖擊,但考古發掘工作并未間斷。后期,一批珍貴文物出土,在文物界產生了重大影響。
編號郵票66-77 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
編號郵票82-85 赤腳醫生
編號郵票86-90 兒童歌舞
編號郵票12-2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
編號郵票44 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鐵人王進喜
發行日期:1973.10.15。 規格:60mm*27mm,40(5*8)。
編64,8分,圖案為“女委員”。 這套郵票的發行就很好地表示出了我國成立以后中國婦女在各種工作崗位上占有了強有力的位置。
編86,8分,圖案為秧歌舞(漢族);6月1日為我國傳統的兒童節,兒童屬于一個國家未來的希望,同時我國對于兒童生活各方面的保障也都頒布了不同的法律條例,所以在節日期間發行這套郵票,所以足以見得國家對于兒童發展的重視。
郵票畫面是“鐵人”王進喜在工作的情景。設計者使王進喜的半身像占據了幾乎整個畫面,以突出他的高大形象。該郵票發行于王進喜逝世兩年以后,雖然他已經不在人世,但是他所做的英勇事跡將永遠的留在了人們的心中。
編45,8分,圖案為“錦標賽紀念章”。畫面以綠色青松與遠山構成背景,突出對本屆運動會的紀念。 1972年9月2日至13日,第一屆亞洲乒乓球錦標賽在北京舉行。中國乒乓球運動員在本屆錦標賽上共獲得女子團體、女子單打兩項冠軍。
編63,8分,圖案為“礦山新兵”。 發行日期:1973.3.8。 規格:30mm*40mm,50。 這套郵票選取了女礦工、女委員和解放軍女通訊兵三個代表中國勞動婦女的形象,表現了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婦女在工作和領導崗位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